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卢浮宫,从空中往下看,它像是个巨大的、横过来的“品”字,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右岸。它似乎在告诉宇宙,地球上最有品味的物品仅在于此。

从埃菲尔铁塔俯视卢浮宫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40余万件世界级的艺术珍品,每件都让世人魂牵梦绕,爱不释手;这个大家都知道。

法国大革命之前,卢浮宫一直是法国的皇宫;这里住过从查理五世到拿破仑三世的二十多位国王和皇帝。这个大家也知道。

再往前呢,九百多年前,刚刚建立起来的卢浮宫是什么样子?可能大家就不太清楚了。最初的卢浮宫是个堡垒。

1204年,那时的皇宫还在西堤岛上,就是塞纳河上最大的、坐落着著名的圣母院(虽然那时还没建起来)的那个岛。为了防御那些坚固的北欧海盗船绕过英吉利海峡,沿塞纳河逆流而上,进攻巴黎,才在西堤岛下游一百米处建造了一座圆形的塔堡。

两百年后,法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西堤岛上已经拥挤不堪,于是国王就把卢浮宫这座右岸最坚固的建筑改造成为皇宫;巴黎的政治经济中心从西堤岛转移到了塞纳河右岸。经过历代国王的精心扩建,尤其是太阳王路易十四长达72年的建设,无论是外观结构,还是内部收藏,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大革命后,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属于人民大众,要把它建成公共博物馆。虽然几经拿破仑称帝和路易十八复辟,卢浮宫最终还是成为了一座伟大的博物馆。

卢浮宫,从堡垒,到皇宫,再到博物馆的命运变化,是法国的国运由弱变强,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历史缩影。

夕阳下,卢浮宫门前的金字塔

打从卢浮宫建成那天起,它就是个让许多人惦记的地方。

当它还是城堡,承担着保卫西堤岛上皇宫的任务时,挪威、瑞典和丹麦的海盗们惦记着它,总想着如何避开它的大炮,攻占巴黎。

当它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时,法国的王公贵族都惦记着它,期盼着能进入这座宫殿,甚至入主这座宫殿。大仲马的《三剑客》、《基督山伯爵》里面描述了无数人物围绕着卢浮宫里的宝座展开的有硝烟和没有硝烟的争斗。

当它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时,惦记它的人就更多了。每一件收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盗窃与反盗窃成为卢浮宫内旷日持久的一场战争;《达芬奇密码》更是拓展到了宗教团体。

无论它是城堡、皇宫,还是艺术博物馆,惦记者和被惦记者都是在争夺着利益。世界虽然变化了上千年,但人们为了利益而战的本性依然不变。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