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波士顿有条“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很有特色。

这是一条长达三公里的旅游线路,弯弯曲曲,沿途贯穿着许多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著名的历史遗迹和那个时期的古老建筑。这条线路专门为热爱美国历史文化的步行游客设计,用类似盲路的红色地砖在人行道上勾画出来。游客沿着这条道一路观光,有兴趣的能化上一整天的时间。

美国东北部以波士顿为中心的一大片区域俗称“新英格兰地区”,是十七世纪英国早期移民开发北美的地区。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载着102名英国清教徒,经过大西洋两个多月的漂泊,在波士顿以南40英里普利茅斯登陆。其实,那里本来并不叫“普利茅斯”,只是因为这批清教徒来自英国的普利茅斯,他们便把登陆时的这块土地用故乡的名字来命名。

这些早期的移民虽然不像澳大利亚移民那样是被流放的罪犯,但也都是被宗教迫害而逃离英伦三岛的“持不同政见者”。那些移民在美洲大陆的第一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一半以上的人在饥寒病困中死去。到了1621年的11月底,幸存者们与当地的印第安人一起,感激上苍的仁慈让他们得以幸存并获得丰收,这便是美国历史上的“感恩节”的由来。

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最大的城市。它见证了英国移民早期开发北美的150年,也见证了这些移民后裔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由而进行的独立战争,或者美国人所称的“革命”。

“自由之路”的起点在市中心的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这个公园并不大,却是美国最古老的公园之一,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年这里曾是市民集会的场所,马丁·路德·金等著名人士都在那里做过演讲。

如今的波士顿公园是居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公园里种植着许多松柏,树上安居着无数小松鼠。你漫步在公园的小径里,或者坐在路边的木椅上,随意望去,树枝上、草丛中,到处都是觅食的小松鼠。这里的松鼠不怕人;看见游客过来会主动迎上前来,看看你是否给它们带来了食物。

秋天是波士顿最美的季节,公园里色彩斑斓。满地的落叶给午后的阳光一打扮,在茵茵绿草,和枝头还在变换中的五彩树叶衬托下,浑然是一幅浓重的油画。

在波士顿公园北侧的Beacon Hill上,座落着几乎与这个公园同样古老(1798年)的州议会(State House)。这座建筑是由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学家设计的,金灿灿的大楼圆顶在数里外就能感觉到它的光芒四射,那可是正儿八经的23开黄金镀的。

两百多年前,这里是州议会;如今这里仍然是州议会。这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国的三十个省级政府大楼,两千多个县级政府大楼,如果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就已经算是长的了。

在公园的东北角上,是著名的“公园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这也是一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教堂;6,614.16厘米的尖顶曾是波士顿的地标。教堂后面是墓地,那块被称为“Granary Burying Ground”的不大的墓地里安葬着约五千个灵魂,包括当年签署独立宣言的几位政治家。

沿着人行道上红砖引导的方向,弯弯曲曲走上一段,来到了南方会议大厦(The Old South Meeting House)。这座教堂式的建筑是当年著名的“波士顿茶叶党”集会的地方。1773年冬天,早年的移民者对于英国当局的高税收越来越不满,数千人集聚在这栋大楼商讨如何抵制当局的茶叶税。愤怒的人群冲到不远处的码头,将三船茶叶倾倒在大海里。之后,英国当局派兵镇压,当地民众揭竿而起,由此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如今这里是个博物馆,花上五个美元可以到楼里转一圈,看看这栋殖民时期波士顿最大的建筑,了解独立战争前夕美国的历史背景。

在街上走着,时常能遇见穿着殖民时期市民或士兵服饰的导游在向游客们介绍着历史。古老的装饰配上古老的建筑,恍惚之间,能把你带到那个遥远的年代。

向前走上一百米,就是旧议会(Old State House)。这也是一栋红砖砌成的四层小楼,是独立战争前波士顿的政治中心。1776718,波士顿的市民们聚集在大街上,倾听着革命者站在这栋楼的阳台上宣读美国的独立宣言。

就这样,踏着血迹般的红线一路往北,几乎每栋老房子都有个动人的故事。

脑子里装满了沉甸甸的历史故事,可以到市政厅对面的Quincy Market放松一下。这里是波士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类似上海的城隍庙或者苏州的观前街,有着各种特色小吃和工艺品。我很喜欢吃那里的沾着色拉酱的大虾。

走累了,也可以到国会街上常常客满为患的联合生蚝屋(Union Oyster House)坐一坐,尝尝大西洋的生蚝或者龙虾;或者索性就在路边的集贸市场上,站着吃那非常新鲜的、一美元一只的大牡蛎。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