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几天,遇到一位公司高管。看着年纪轻轻的他递上一张印有“总裁”头衔的名片,不由我肃然起敬。在我的心目中,总裁是属于高层的,下面应有许多的总经理和经理。聊了一会儿,才发现这位总裁的领地并不大,上面依然好有几层“婆婆”。我不由感叹自己又落伍了。

记得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经理就是很大的官;数千员工的厂矿企业或者百货大楼,其负责人就称为经理。那时,社会上崇尚“经理”这个头衔,于是一时间公司无分大小,负责人一律称为经理。这显然让那些大公司的领导们觉得很不爽,这不是乱了套了吗?于是,他们便让属下的部门主管改称“经理”,而自己则水涨船高地成为“总经理”了——“经理”贬值。

过了一阵子,发现口袋里的名片中,“总经理”的头衔也越来越多了。一打听,才知道一些大中型企业的部门主管已经改称“总经理”了,而经理称呼则留给了更年轻的员工,比如项目主管。原先的总经理已经晋升为“总裁”了。“总经理”含金量下降了。

如今,“总裁”似乎也有了蔓延的趋势。我想不出,聪明的国人会给“总裁”的婆婆起个什么更有杀伤力的名称。“总理”恐怕不行,“总监”又不够响亮,“总书记”则有点犯忌讳。我想起来当年李立三、博古、张闻天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时有个名称,叫“负总责”,不过听上去有点土,不知道这个名称能不能火一阵。

称呼的贬值不仅体现在企业管理者,也反映在企业本身。如今的企业似乎为了抵消“称呼的贬值”不得不把名称拉长。

金庸的《笑傲江湖》里有可爱的桃谷六仙,喜欢辩论,经常说些让人捧腹的话,其中有段对话挺有意思。不戒和尚收了个弟子,给他取法名叫“不可不戒”,于是桃谷六仙就此事发开了议论,说既然不戒和尚的弟子,其法名里要包含“不戒”两字,那么“不可不戒”如果将来收了弟子,该叫什么呢?一个兄弟说,那应该叫“当然不可不戒”。另一个兄弟接着问,那么“当然不可不戒”也有了弟子呢?还有个兄弟答道,可以叫“理所当然不可不戒”……问得刁钻,答得巧妙。难为金庸先生自问自答得这么自如。

如今企业称呼的长度也在向纵深发展。“公司”上面有“总公司”,“总公司”上面有“(集团)公司”,再往上面还有“(集团)总公司”。当然,企业与不戒和尚有所不同,名称越长的似乎越大。可是,再往上呢,难道是“总公司集团”或者“(集团)总公司集团”?

称呼的贬值不仅发生在商界,还正向着社会各界蔓延。“同志”曾经是个让人激动的称呼,现在社会上已经变得很敏感了;“老师”曾经是让人崇敬的称呼,现在已经便宜得可以免费赠送;“师傅”曾经是个感到亲切的称呼,如今也已经让人很倒胃了;“小姐”曾经是个如此尊贵的称呼,如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称呼的普遍的快速的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虚荣心在泛滥,重形式远远过于重内容。杭州有句俗话,叫花花轿儿人抬人;可抬得太用力了却发现,最后大家都坐在了地上。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