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几个月前,我在《解放日报》上发了篇文章,题目为“互联网+时代:从跨界到颠覆”。该文分析了互联网企业进入传统产业,沿着“从跨界到颠覆”的道路,必须具备的四大特征:一是“边缘进入”,即从传统产业的非核心业务迅速进入市场,站稳脚根;二是“贴近用户”,紧紧抓住终端用户,尤其是被传统市场忽视的边缘用户,极端关注用户体验和粘性,之间不留隔离层;三是“平台思路”,即商业模式大都采用开放式平台模式,追求借力打力;四是“喧宾夺主”,站稳脚跟后,迅速抢夺核心业务。

日前与朋友谈论中共党史,我发现中共成功的关键居然也是遵循了这四大特征!看来我的提炼总结对于那些想从跨界走向颠覆的创业者们,还是有一定普适价值的。

下面请大家随着我,从“四大特征”的视角,巡礼一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历程。

1、“边缘进入”:建立农村根据地

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国共分道扬镳;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考验,需要独立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成功的道路在哪里,这是需要用鲜血和生命去探索的道路(如今的商业成功则只要用资本去探索就行了)。在这之前,苏联老师和莫斯科中山大学课本里只教授了一种路径:通过城市暴动夺取政权。从1927-30年间,一批又一批忠诚而无畏的共产党人确实沿着这个方向探索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目标是夺取长沙),每次起义的目标都是夺取并占领城市,但每次都在壮烈中失败了。

于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开始探索一条“边缘进入”的道路:建立农村根据地。这确实是一条“边缘”道路,农村距离国家政权和经济中心当然要比城市来得遥远,大山荒原里的立足远不如对城市的占领会引起当权者的关注。在国共力量如此悬殊的当年,面对强大“在位者”的威胁,只有这样才能把“星星之火”保存下来。

“边缘进入”的选择是不得已的,而不是什么蓝海战略!如果能直接进入中心,一夜之间就夺取政权,谁不愿意呢,可是实力不允许!“边缘进入”的选择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是边缘,可能无前人涉足过,从边缘通往中心的道路就需要创新性地规划;因为是边缘,距离中心目标就比较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培育自己的实力。

2、“贴近用户”:实行土地革命

“边缘进入”,远离城市,只意味着对在位者(当局者)的威胁较小,而并不能保证就一定能得到广大用户(民众)的拥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重要举措来“贴近用户”。这个“贴近”,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贴近,而是心灵的贴近,价值观的贴近。中国共产党采用了非常独特又非常成功的举措来实现这一点:土地革命

耕者有其田,是数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期盼。谁给他们土地,他们就拥戴谁。然而这个伟大的创新是“舶来”的马克思原著上没有的,也是苏俄十月革命经验中没有的。苏俄革命中,要贴近的“用户”是工人与士兵,他们的需求自然与中国农民截然不同。

因为土地革命,共产党的政府被看作是人民政府,党和群众的关系成为了鱼水关系;因为土地革命,共产党的军队被视为人民子弟兵,百姓们送子弟当兵不是为了吃粮,而是为了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当时,土地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使得成千上万的穷苦人,那些不知道马列主义和苏维埃为何物的穷苦人跟定了共产党。

上海的老年人至今还记得,19495月下旬的一个早晨,一夜枪炮声,早晨醒来沿街睡满了扛枪的士兵;“不扰民”三个字,说时容易做时难啊!因为共产党的政府有效“贴近用户”,所以当百姓们送去参军的第一个孩子战死后,他们不会像如今一些动迁户那样纠缠,而是把第二个孩子又送到了部队……

3、“平台思路”:建立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致胜的法宝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共产党不仅通过“边缘进入”、“贴近用户”,组织和发动广大农工,建立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而且还能吸引各界爱国进步人士,聚集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便是一个巨大的平台。

毛泽东曾说:“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中国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1949年的联合政府成立时,不仅五星红旗上的四颗小星分别代表着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中央政府的六位副主席中,也有三位党外人士:宋庆龄代表着对中山先生遗志的继承;李济深代表着国民党中的革命力量;张澜代表着各民主党派。

4、“喧宾夺主”: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共产党历尽千辛万苦,最终的目的就是推翻旧政府,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一个新的国家。从“五次反围剿”时提出的“北上抗日”,到“西安事变”后的“联合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都是策略性目标;只有在1949年春,国民党试图进行划江而治的谈判时,毛泽东提出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才是终极目标;就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21年,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仅仅是一支有57人组成的小团体。这支“创业团队”采用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和举措,“边缘进入”,“贴近用户”,“平台思路”,经历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喧宾夺主”的辉煌。

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土地革命、统一战线,都不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之中,也不是前人实践过的,但却蕴含在我们所提出的从跨界到颠覆的四大特征之中!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