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金融业风波骤起,暗流涌动。中央巡视组和地方巡视组正大规模进入金融机构,中信、国信、海通等证券大老相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证监会自身也“绯闻”不断,一批昨日还呼风唤雨的金融精英或者骤然落马,或者仓皇离去。继煤炭、铁路和石油等行业之后,我国金融业的反腐似乎正在进入高潮。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腐败现象也在野蛮生长,疯狂蔓延,甚至到了可能亡党亡国的边缘。一些学者引经据典,认为腐败与市场经济成正比关系,当前的腐败蔓延是经济转型的副产品。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似乎转得越快越多,腐败自然就会越严重。

这显然不是误解就是谬论。其实腐败的源泉是权力缺乏监督。法国政治学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也说过:“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

腐败,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政府官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权力从来都是稀缺资源;古往今来多少人向往它,窥视它,被它搞得朝思暮想,为它拼得死去活来。一旦获得了公共权力,在缺乏有效监督下,一部分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个人、家族和小团体进行利益输送,同时也会扭曲公共决策的目标。于是便产生了腐败,监督越不充分,腐败也就越严重;这是腐败的自然属性。

那么,市场经济与腐败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在这里,我们需要重点区分一下“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经济市场”是指那些可以进行各类经济要素交易的场所;而“市场经济”是指的一个经济体系,它不仅包含着大量的经济市场,还意味着具有以公平竞争为基础的、政府公正管理的、信息透明公开的市场运作规则。只有“经济市场”而没有有效合理的运作规则的经济体系,不能称其为“市场经济”!

按照上述的定义,我们容易看出,“经济市场”与腐败倒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缺乏经济市场的环境下,权力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特权,但是不能方便地兑换豪宅汽车和各种奢侈品,也不能持续兑换成海外银行的存款,更没法把国有资产转化成私人财产。经济市场的存在为那些不受监督的公共权力提供了交易平台,即权力通过经济市场的交易,把公共资源“合法地”兑换成私人利益。所以,不以公平竞争为基础的、缺乏公正管理的、信息不够公开的经济市场,正是腐败的催化剂和发酵粉。

现在有句话叫做“资本绑架了权力”,其实这只说出了一部分事实。如果权力得到有效监督,资本就无法“绑架”权力;反之,如果权力缺乏有效监督,那恐怕就不是“被绑架”的问题;在不少情况下,权力是主动去“傍大款”,得以兑现“自身价值”;更有甚者,在不少权钱交易中,权力为主,金钱为辅,富商其实只是权力拥有者的助手或者附庸,俗称“白手套”者就是其中的一类。

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建设工程已经开展了三十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提法在中央决议和文件中也出现过多次,可是现实的经济运行体制与中央要求、社会期待依然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至今依然是步履维艰。这些都意味着,有那么一批权力拥有者所形成的利益群体,他们偏好“经济市场”,可不喜欢“市场经济”;他们对深化改革所形成的巨大阻力,便是吴敬琏先生所说的“体制性障碍”。

只有“经济市场”而缺乏“市场经济”,特权阶层便如鱼得水,腐败就会继续蔓延。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国有资产证券化,都可能成为他们新的利益输送渠道。过去有句话,说“经是好的,可是给和尚念歪了”,就是因为念经的和尚不受监督。

因此,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改变“经济市场”现状是当务之急。要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尽量让市场在阳光下运行;要努力推行竞争政策,限制垄断,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公平的环境下展开;要积极培育市场自律力量,如各类行业协会、第三方检测监督机构等,政府不仅不当运动员,还要从裁判员的位置后移,只做规则制订者,真正做个有限责任政府。

切记,莫把“经济市场”当作“市场经济”!

(原载《财新网》“观点频道”2015年12月3日)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