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喜欢摄影。草根出身,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是见到美的东西,按捺不住便想把它记录下来;理工男一个,既不会画,又不懂诗,于是只能用镜头来记录和表达。

虽然都是“咔嚓”一响,还是会有高下之分。照片拍多了,也就假装有专业水准了;有人来求教,问怎样能拍出一张好照片。我便按理工男的思路,提出一个“摄影烹饪说”!这个观点显然属于“野路子”,不是专业老师传授,纯粹瞎琢磨出来,供大家批判。

所谓“摄影烹饪说”,是指创作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与做成一道好菜,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做成一道好菜,通常需要三个环节,或者有个三步曲。第一步食材新鲜,第二步烹制到位,第三步装盘讲究。三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端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摄影。

第一步是选择素材。无论选山选水,选人选景,都有优劣之分。形状生动别致,色彩鲜明协调,便是优质;反之则可能算劣质。优质素材能唤起作者的审美冲动,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这是好作品的源泉。不管是拎着相机走街串巷,还是背着装备翻山越岭,摄影爱好者都是在找好的素材。好素材是好作品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选择表达方式。就像好的厨师面对新鲜的材质需要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是蒸是煮,是红烧还是醋溜那样,摄影爱好者面对好的素材,虽然有着强烈的拍摄冲动,但也不会提起相机就拍,而是要仔细打量。拍朵花,得绕着花转三圈;拍个山头,或许得爬上爬下地在山里转半天;而更多的素材,摄影者还要等时候,等天气,甚至等季节。总之,拍张照,需要选角度,选光线,选景深,甚至选色彩(用各类滤色镜),要选择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理解的美。

素材与表达是密切相关的。广东福建喜欢吃海鲜,材质新鲜为主要指标,于是烹饪方式大致上也就以清蒸白灼为主。而徽菜的材质往往不够新鲜,所以不得不重油重色重火工,所谓“轻度腐败,严重好色”,便是徽菜的表达(烹饪)方式迎合其材质特点。

摄影也是如此,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与所选素材的特点有关。拍摄泰山自然要努力表达其雄浑气势,拍摄海潮必然要竭力表达其浩瀚场面,总之是要努力把素材的优势进一步突出,不足作适当的隐藏。

当然与烹饪相比,摄影更属于精神层面或者艺术层面;所以在摄影的表达方式选择时还包含着更多作者的意图和理念。大量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手段往往在这个阶段体现出来。

第三步是包装。做菜的装盘是最后一个环节。在那些真正的美食制作中,装盘起着最后的画龙点睛作用。不仅讲究美食美器,而且装盘的形状色彩都能用来烘托这道菜的主题,努力将其提升到视觉艺术享受的高度。

摄影更是如此。一张摄影作品,无论选择多好的素材,拍摄技巧如何匹配,制作完成后总会有些遗憾。因为作品完成了,可作者的思想和理念还在继续深化,回过头来看总觉得有些缺憾;甚至越是优秀的作品,其缺憾就越多。我曾写过一篇随笔,题目叫做“好作品的未完成”;这个“未完成”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伟大的达·芬奇在晚年一直把他心爱的作品《蒙娜丽莎》带在身边,不时添上几笔加以完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摄影作品的后期制作,就像菜肴的装盘那样重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的后期制作是躲在暗房里显影放大,局部曝光等手段加以调整;而如今则是运用PS等摄影软件进行多方面的改善。

这些年数字技术发展很快,摄影软件不断创新,照片后期制作的空间越来越大。一张平淡无奇的照片一经PS,便千姿百态了。其实也有不少乍一看绚丽夺目的照片,不过是各种后期制作技巧的堆积,没什么内涵,就像个搔首弄姿而缺乏气质的女人。

总而言之,一张好作品的完成,与一道好菜的制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发现美,表现美,凸现美。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