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平台那些事儿”讲座之十九

 

本月初的《财新周刊》,以“二维码战争”为标题,详细报道了当前我国支付领域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发生在支付领域,对于众多“互联网+”领域都有着借鉴意义。

支付,虽然不是金融业最赚钱的核心业务,却是“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块战场。战火是从支付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收单市场上燃起的。几年前,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全力拓展,野蛮生长;“收单市场乱象丛生”之类的标题一度频频出现在各家媒体;中国银联不断处罚“套码”,人民银行大力打击“二清机构”,也针对的是收单市场的乱象。二维码战争,是互联网企业凭借场景优势,在收单端攻城略地;传统企业不断退守求变的过程。

收单是支付的“入口”。按照“边缘进入”的原则,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从收单端切入,一旦占据滩头阵地,便向纵深发展;战火迅速蔓延到整个支付领域,形成了所谓“三方模式”对阵“四方模式”之说。

初看起来,这是一场运营模式的较量。所谓 “四方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电子支付运行体系,典型的双边市场模式。一边是发卡市场,供求双方分别是发卡银行和持有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另一边是收单市场,供求双方分别是提供收单服务的收单机构和接受服务的各类商户。而银行卡组织搭建平台,提供技术标准和转接清算服务,将双边市场的四方连接起来,完成支付服务。这种“四方模式”(其实加上卡组织应该算是“五方”)是一种平台架构;但平台的整体功能并非由一个企业来实现,而是由卡组织引领着众多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共同完成。在这个庞大体系内,发卡、收单和转接清算三大职能分工明确,每个企业各司其职,专业性强,安全性也强。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异军突起,凭借在收单端获得的巨大客户资源,试图以一家之力,集收单、发卡(设立虚拟账户)和转接清算(直联多家银行)的功能于一身,以完成整个支付平台的功能,这便是如今正在形成着的所谓“三方模式”。

这两种运营模式孰优孰劣,是业界和学界,尤其是监管当局非常关注的问题。央行力推网联上线,至少说明监管方对于“三方模式”的发展持审慎态度。从理论上看,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评估这两种不同的运营模式。首先是经济效率。传统的“四方模式”(或者“五方模式”)是随着支付业务的发展壮大,从预付卡到银行卡,从封闭形态到开放形态,支付业务的不断细分而自然形成的,其优点在于职能清晰,专业性强,安全性也强,有显著的规模效应。而“三方模式”集诸多业务于一身,则需要评估究竟是专业化效益大还是协同性效益强。其次是资金安全。包括资金主体对安全性的要求,国家对反洗钱等管理。这些因素在四方模式下的监管比较成熟,而面对三方模式则出现了一系列安全隐患。第三是信息安全。包括用户的隐私保护;国家对信息的掌握能力;私营企业对信息占有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方面。总之,需要对这两种模式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深刻理解其特质。

当然,商场上的成败未必完全取决于运营模式的优劣,体制机制,企业文化,管理层能力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当下,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盈利模式差异,或许能决定着它们未来的命运。

传统企业往往是做一行专注一行,获利于这行。无论维萨、万事达,还是中国银联,都是“靠山吃山”,即提供优质的支付服务,同时从支付业务中获利。这在商业世界里似乎是个天经地义的。可是互联网来了,平台企业来了,讲究的是跨界融合,追求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买单”。

支付宝、财付通等新型互联网企业杀入支付领域,其盈利逻辑与那些传统企业截然不同。它们虽然从事支付业务,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谓“支付”,无非是“人支付钱”;抓住“支付”业务就抓住了“人”和“钱”!支付宝可以不在支付上赚钱,却能在“人”和“钱”上赚钱。

以“人”赚钱,即抓住“人”的消费行为数据,以此为优势开展营销、征信等各类业务;以“钱”赚钱,即抓住资金,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即便那些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能在备付金账户和利息上打点主意。虽然央行最近下文,要求备付金分步上收,不再付息,断了这条生财之道;但是“人”“钱”在手,依然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面对如此截然不同的盈利模式,这两大支付阵营的未来,孰强孰弱呢?

本文原载于《财新周刊》2017年第7期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