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便是中国人发明的并引以为豪的“二十四节气”。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旁边的同学会背“二十四节气歌”,让我有些羡慕嫉妒恨。我怎么都记不住那些似乎毫不相关的名词。

长大了,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发明的“公历1.0版”,很是为祖先们的聪明才智而骄傲;只有中国人才研发出了两个历法:阴历和阳历。这或许与国人的阴阳五行有关,所以有阴就得有阳。

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讲出“清明”、“立秋”、“冬至”等节气的名称,但很少能说全;更要命的是,我们不知道这些节气在什么时候出现。

虽然我不会唱“二十四节气歌”,可是凭着理工男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好歹也整理出一套准则,帮助自己和朋友们掌握那要命的二十四节气。

要记住并且弄明白二十四节气,就得掌握我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第一条:二十四个节气是“简版公历”,各个节气不跟农历走,而是跟阳历走。中国的节气是为农时而研发的,不过却与农历无关;因为四季农时,无论春耕秋收,都是跟着太阳走的。所以说它是个“简版公历”。

第二条: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一年里均匀分布。具体讲,每个月一定出现两个节气,分别出现在月初的四、五号和月末的二十或者二十一号;误差不超过36小时。一般情况下,上半年偏早,而下半年偏晚。

第三条:其中八个节气明确勾画春夏秋冬从而将一年分成八个几乎相等的时间段:初春、晚春;初夏、酷夏;初秋、晚秋;初冬、严冬。其中四个分别代表四季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彼此间隔三个月;还有四个则代表四季的巅峰(“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同样相隔三个月。从公历二月四号或五号的立春开始,上述八个节气依次出现,彼此恰好相隔一个半月。

“三大纪律”提供了二十四节气的整体布局以及八个体现四季的节气出现的具体时间。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三大纪律”,就明白不要试图去估计清明节是农历的几月初几,因为它与阴历没有一毛钱关系。掌握了“三大纪律”就知道,只有在每个月的四、五号或者二十、二十一号才会出现某个节气,其他时间是不相干的。掌握了“三大纪律”就清楚,无论天气炎热还是凉爽,“立秋”总会在八月五日前后(不超过一天误差)出现;不管春节在哪一天,而“冬至”总出现在每年的十二月(不是农历腊月)的二十或二十一日。

掌握了“三大纪律”还能够意识到,八个时令节气的出现时间已经明确,剩下的16个节气无非是两两分组,均匀插入到上述初春、晚春等八个时间段里。每个时间段为一个半月。掌握这八个时间段的季节特征,就能轻松记住这个时段的节气名称,这就是我的“八项注意”。

八项注意

第一项 初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前者意味着“雨水”增多,而后者自然代表着“惊蛰”了。在时间上是等距离出现,即“雨水”出现在二月二十日前后,“惊蛰”则出现在三月五日前后。于是,初春的三个节气为:立春,雨水和惊蛰。

第二项 晚春:明前茶,雨前茶。过了“春分”便开始进入暮春。这是每年出门郊游,踏青祭祖的时节,还是一年一度做新茶的时候。我们常讲的“明前茶”、“雨前茶”就是在这个时节采摘烘炒的。前者是指“清明”前夕,即四月五日前几天;后者是指“谷雨”前夕,即四月二十日前几天采摘的。于是,晚春的三个节气为:春分,清明和谷雨。

第三项 初夏:靠天吃饭。“立夏”(五月五日前后)标志着从暮春转入初夏。到了五月下旬,夏收作物开始灌浆,但尚未饱满,所以称“小满”。而这时气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作物来说非常关键,如果这时雨水不足,接下来的种植就可能歉收,所以南方农谚有“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的说法;因为到了六月初的“芒种”气节,有芒的作物如稻麦,该收的要及时收,该种的要及时种,否则就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所以,初夏的三个节气依次为:立夏,小满和芒种。

第四项 酷夏:暑气汹涌。过了六月末的“夏至”便进入盛夏,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这期间的节气自然“小暑”(七月初)和“大暑”(七月末)了,直到八月初的“立秋”。所以,盛夏的三个节气依次为:夏至,小暑和大暑。

第五项 初秋:风清露白。从“立秋”到“秋分”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前半段风清中还带些暑气(八月下旬),所以这个节气就叫“处暑”;而后半段已是愈感秋凉,夜里常常结露,故称“白露”(九月初)。南方有“白露身不露(不宜光膀),露露是猪猡”的俗语。所以初秋的三个节气依次为:立秋,处暑和白露。

第六项 晚秋:露寒霜重。“秋分”(九月末)之后,秋凉一日甚于一日,露水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寒冷,于是就在国庆节之后迎来“寒露”(十月初)。同样是露,一个月前是还带有些暑气的“白露”,而这时却是蕴含着冬意的“寒露”了。又过了半个月,同样是水汽积聚,但气温更低,露就转化为霜了,于是“霜降”来临(十月末)。所以晚秋的三个节气依次为:秋分,寒露和霜降。

第七项 初冬:瑞雪纷飞。“立冬”(十一月初)过后,北方开始降雪,然后逐渐向南方延伸,所以就出现了“小雪”(十一月末)和“大雪”(十二月初)。所以初冬的三个节气依次为:立冬,小雪和大雪。

第八项 严冬:天寒地冻。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上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所以从统计意义上讲这天开始进入了一年最冷的日子。我国民间的“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算起的。之后的一个月通常是每年最冷的时候,所以紧接着的节气自然是“小寒”(一月初)和“大寒”(一月末)。直到二月初的“立春”前后开始(这时已经是五九了),才逐渐回暖,进入新的年复一年的季节轮回。所以严冬的三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和大寒。

当你掌握了我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回过头来再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或许就容易些了。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话题:



0

推荐

陈宏民

陈宏民

13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协同创新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系统管理学报》杂志主编。先后就学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等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业为产业组织与创新管理、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闲时便写些人文历史的杂谈随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