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017
“没门儿”与“NO WAY”
今日高考。把去年考后写的一篇随笔翻出来,仍有感触。
*****************************************************************************************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无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前些年在讨论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人们常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低,说这是“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的差别。于是国内高等学校连续若干年大规模扩招,差不多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以至于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应该不再算作“精英教育”了吧。但是,回头看来,在高考独木桥上厮杀的激烈程度依然是有增无减。
其实,这与教育的普及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在新加坡,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更高,可是在华人的中小学教育中,依然拼杀得十分惨烈。有些学校,甚至每个学期按成绩排名分班,像足球甲A甲B那样的淘汰,孩子们心灵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种独木桥上的拥挤与东方文化中的重视“门槛”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的门户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不仅官场上官大一级压死人,从唐朝开始的科举制度,更是把读书人也分成了三六九等。“一朝跳龙门,便为人上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权力寻租泛化,权力控制的资源在扭曲的市场体系下很容易兑换,于是,本位制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美国人从小就有句口头禅:“no way”;中文意思就是“没门儿”。这两句同样意思的常用语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国人注重的是“进门”,美国人更关注的是“有路”。所以,在国内,一边是中学生拼命准备高考;另一边是大学生越来越没兴趣读书,两者成为正比。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喜欢读书,只是要挤进大学这道门。更多的现象是,在某一道门里的人们并不重视在里面的工作和发展,而是去关注着、思考着如何挤进下一道门。比如,高中阶段忙着应付高考;大学阶段忙着准备考研;而研究生阶段又忙着在外面打工,让自己的简历变得好看,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于是,不少年轻人每道门都进得顺利,可是每道门里的活却都没干好。
而美国的文化也是竞争的文化,可是他们的竞争更多的是在“路上”,而不是在“门口”。因为竞争在路上,所以美国人会更积极地选择自己喜欢而有适合的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社会也更看重每个人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两种不同文化造成了行为与效率上的巨大差异。所以,我们需要把门造得更宽些,门槛建得更低些;把路修得更多些,而路与路之间有更多的连接。让更多的人们在“路上”而不是在“门口”竞争,以提高我们的效率。
- 上一篇:东欧之行(1): 多瑙河畔的布达佩斯
- 下一篇:不止是数据惹的祸
文章归档
- 2018 年二月 (1)
- 2017 年十一月 (1)
- 2017 年八月 (2)
- 2017 年七月 (1)
- 2017 年六月 (3)
- 2017 年五月 (2)
- 2017 年四月 (2)
- 2017 年三月 (1)
- 2017 年二月 (2)
- 2017 年一月 (1)
- 2016 年十二月 (2)
- 2016 年十一月 (5)
- 2016 年十月 (1)
- 2016 年九月 (7)
- 2016 年八月 (6)
- 2016 年七月 (1)
- 2016 年六月 (2)
- 2016 年五月 (2)
- 2016 年四月 (1)
- 2016 年三月 (4)
- 2016 年二月 (9)
- 2016 年一月 (13)
- 2015 年十二月 (12)
- 2015 年十一月 (12)
- 2015 年十月 (22)
- 2015 年九月 (15)
热点文章
- 国企改革:早日跳出“抓放相济... (16,095)
- 日趋脆弱的精英政治 (14,544)
- “经济市场”VS.“市场经济” (13,804)
- 从大学更名到城市更名,为了什... (13,421)
- “没门儿”与“NO WAY” (13,201)
最新文章
- 共享单车并非共享经济2018-02-07
- 激进平台的烦恼2017-11-29
- 公平是清算市场的永恒准则2017-08-22
- 东欧之行(2):音乐之都维也纳2017-08-01
- 24亿欧元能买来什么?2017-07-11
最新评论
- 青铜葫芦娃 在 东欧之行(2):音乐之都维也纳
2017-08-01
hello world
- 微风(杨秀杰) 在 会讲不如会听
2015-09-28
看了几遍,细细思想很有道理。
- 深蓝v3 在 24亿欧元能买来什么?
2017-07-11
百度得罚死。
- 頑張鉄 在 刘国梁和于欢他妈
2017-06-25
只有罢赛的队员是真正地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是为了道义,他们是好样的!
- 微笑1461 在 刘国梁和于欢他妈
2017-06-25
这么小个球,不要也罢!
- dat21 在 谁该为羊毛埋单?
2017-05-24
还是应该让企业自由竞争,让政府退出政策,对行业不利。
- 陈宏民 在 日趋脆弱的精英政治
2016-11-09
当选择只能在伪君子与真小人之间进行,我们更讨厌谁呢?
- 焚烧和尚伞 在 日趋脆弱的精英政治
2016-11-09
希拉里的败选不是她个人的失败,也不是民主党败于共和党,而是美国精英政治的挫败。精英们需要更加深刻地反思,在他们还能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需要更加自律,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在公平正义的旗帜下把财富资源收入自己的囊中。 ============================ 说得好!
- 青山老人 在 为什么要有教师节?
2016-09-10
此人说:知识分子(教师在内)是臭老九。哈哈哈哈
- 陈宏民 在 为什么要有教师节?
2016-09-10
孔子被后世崇拜了两千多年,不是也曾有过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时候吗?时间短了看不清楚,也是有的。
- 龙鱼泡泡 在 为什么要有教师节?
2016-09-10
请作者认真解释一下为什么教师节在九月九日之后?一个国家那么多人都装着没看见九月九日吗?一位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伟人,一位近代的我们随时都能看见的伟人,被忽视了?一位千年之后也会被崇拜的伟人,被忽视了吗?
- 巴克2594 在 为什么要有教师节?
2016-09-10
如果“教师节”是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无疑是会受到广大教师和人民的拥护,现在看教师节好像在一个特殊的日子把老师们“涮一下”,是个人都敢对老师嗤之以鼻,何有尊崇的味道。再见了——教师节。
- 陈宏民 在 明星片酬高企意味着什么?
2016-08-31
这种现象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降低了影视的社会责任,助长了娱乐效应。
- 朱时敏 在 “没门儿”与“NO WAY”
2016-06-23
如果上一条评论有道理,那就可以说明,没门比no way处于更高的文明状态。我的一个朋友喜欢喝冷水,他媳妇儿每次自豪的说,他像老外一样喜欢喝冷水。其实我的一个德国教授说,从中国人习惯喝热水欧洲人习惯喝冷水这一事实,反映了中国人比欧洲人在医学上更早进入文明。因为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了,水中含有致病物质,而将水煮沸可以杀死这些致病物质。也就是后来西方人发现的细菌。
- 朱时敏 在 “没门儿”与“NO WAY”
2016-06-23
no way 指 没路可走,因此无法通过;没门也是,没门可走,因此无法通过。两者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如果将 there is a way 理解为 在路上,将有门儿理解为只是为了进入,恐怕无法从语言学上找到证据。 至于为什么西方人说 no way 中国人说 没门,要我猜,一定要挖掘语言产生的历史,可能与一个是游牧时代产生的,一个是农耕时代产生的有关。在野外的人当然更关注是否有路,在城市和村庄的人更关注是否有门了。(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