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翻开着一本《胡适文存》。读着适之先生清晰流畅的文字,让我想起了一百年前那场新文化运动。
一百年前,胡适、陈独秀等文化旗手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宣传民主科学,反对旧道德、旧文学。
维基百科上说:“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颠覆中国中心主义,否认自身的文化价值,认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了欧洲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是指,现代化始于欧洲,欧洲文明领先于其他地域。从制度划分,资本主义领先于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领先于奴隶主义。因此,落后民族要赶上先进民族,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转变社会经济形态。物竞天择的进化论理念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转化的迫切性。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时代背景有很大的相似性,都面临着本地区的思想文化发展处于僵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状况。但是,彼此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影响着之后数百年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方向。当时欧洲的文化人找到了中世纪之前,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在此基础上以“复兴”的名义发展出“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而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却没有从自己两千年的文明史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正能量”元素,而采取了“拿来主义”;无论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还是主张实用主义的胡适,都主张彻底否定儒家文化,引入西方文明。
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像文艺复兴运动的模式那样,否定掉历史上一些大家对儒学的“修正”,比如程朱理学,从而“复兴”到孔孟的经典著作里寻找力量和新的理论,而是毅然决然地抛弃自己两千年文化的“祖宗牌位”,转身去拥抱“德先生”和“赛先生”呢?其实这是我至今仍不很理解的。
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数次“上下求索”,做过足够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孔家店里确实找不到有用的东西了;或许是因为数十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屡屡挫败,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已经降到了冰点;或许是由于当时复辟帝制的威胁让他们觉得,只有打倒孔家店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帝制的文化基础。总之,中国文化的传承者——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文化的自我否定之路。
过了五十年,在这块土地上,再次响起“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那次真的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把这块渗透了两千年儒家思想的土地,像前些年找和田玉般的,来个兜底翻。
又是五十年过去,算不得沧海桑田。伟人说“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了”。我们用了一百年时间,卓有成效地“破”了儒家思想和文化,可我们“立”了什么呢?近年来,孔家店似乎有死灰复燃之势;无论是官方还是在民间,都有一定的市场,甚至还开出了许多海外分店(孔子学院)!
一百年,数代人的前赴后继,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如今的孔家店里卖的,还是当年的货色吗?哪些传承了下来,而哪些已经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在新文化运动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孔家店,究竟该开还是该关?如果开着,该卖点什么?要是关了,又该开什么店呢?
0
推荐